奥氏体和半奥氏体钢因为奥氏体钢含有较多的能够形成或者稳定奥氏体的元素,例如镍、锰、钴等,在加热或者冷却时能始终保持奥氏体组织,所以这类钢的塑性好、导热性差。奥氏体钢的表面氧化膜稳定,用一般的酸洗法不易
因为奥氏体钢含有较多的能够形成或者稳定奥氏体的元素,例如镍、锰、钴等,在加热或者冷却时能始终保持奥氏体组织,所以这类钢的塑性好、导热性差。奥氏体钢的表面氧化膜稳定,用一般的酸洗法不易清除,通常采用碱洗
aoshiti奥氏体 austenite碳溶解在γ铁中形成的一种间隙固溶体,呈面心立方结构,无磁性。奥氏体是一般钢在高温下的组织,其存在有一定的温度和成分范围。有些淬火钢能使部分奥氏体保留到室温,这种奥氏体称残留奥氏体
奥氏体焊条-工艺特点奥氏体焊条 不锈钢是指主加元素Cr高于12%,能使钢处于钝化状态、又具有不锈钢特性的钢。不锈钢根据其显微组织分为铁素体型、马氏体型、奥氏体型、奥氏体 铁素体型和沉淀硬化型不锈钢。奥氏体不锈
碳溶解在γ铁中形成的一种间隙固溶体,呈面心立方结构,无磁性。奥氏体是一般钢在高温下的组织,其存在有一定的温度和成分范围。有些淬火钢能使部分奥氏体保留到室温,这种奥氏体称残留奥氏体。在合金钢中除碳之外,
初生奥氏体亚共晶蠕墨铸铁的先析出相为初生奥氏体,见图1所示。对过共晶成分的蠕墨铸铁,如果铁液凝固在非平衡状态下进行,可经常在凝固组织中生成初牛奥氏体(见图2)。另外,蠕化剂中含的Ce、Ti、Al易促使奥氏体形
初生奥氏体亚共晶蠕墨铸铁的先析出相为初生奥氏体,见图1所示。对过共晶成分的蠕墨铸铁,如果铁液凝固在非平衡状态下进行,可经常在凝固组织中生成初牛奥氏体(见图2)。另外,蠕化剂中含的Ce、Ti、Al易促使奥氏体形
在微合金钢板的生产过程中,铸坯的奥氏体化温度是轧制工艺中主要的控制参数之一。铸坯奥氏体化温度是否合理,一方面会影响钢的初始奥氏体晶粒尺寸,另一方面会影响钢中微合金元素的固溶程度。当奥氏体化温度过高时,
在微合金钢板的生产过程中,铸坯的奥氏体化温度是轧制工艺中主要的控制参数之一。铸坯奥氏体化温度是否合理,一方面会影响钢的初始奥氏体晶粒尺寸,另一方面会影响钢中微合金元素的固溶程度。当奥氏体化温度过高时,
共析钢过冷到A1温度以下 ,奥氏体在热力学上处于不稳定状态,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分解转变,这种在A1以下存在且不稳定的、将要发生转变的奥氏体就是过冷奥氏体。
奥氏体不锈钢是指在常温下具有奥氏体组织的不锈钢。该钢中含Cr约18%、Ni8%~10%、C约0.1%时,具有稳定的奥氏体组织。奥氏体铬镍不锈钢包括著名的18Cr-8Ni钢和在此基础上增加Cr、Ni含量并加入Mo、Cu、Si、Nb、Ti等元素
奥氏体(A)金相组织简介奥氏体是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γ–Fe中的间隙式固溶体,晶格类型为面心立方结构。奥氏体在光学显微镜下呈规则多边形。由于碳钢中奥氏体在低温时很不稳定,所以,通常不能直接观察到奥氏体,但是
奥氏体不锈钢(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以奥氏体组织为基体的一类铁铬镍或铁铬锰(氮)系不锈钢。奥氏体是具有面心立方晶体结构的组织,纯铁只有在910~1390℃的温度区间内才以稳定的奥氏体存在。随着合金元素的加
奥氏体-铁素体钢这类钢因扩大区和稳定奥氏体元素的作用程度,不足以使钢在常温或很高的温度下具有纯奥氏体组织,因此为奥氏体-铁素体复相状态,其铁素体量也因成分及加热温度不同而可在较大的范围内变化。属于这一
钢的奥氏体本质晶粒本质晶粒度,是指初始奥氏体晶粒形成后继续升温并保温一段时间所得到的晶粒大小。这时品粒小、界面多、总表面能高的初始奥氏体晶粒长大,以减少表面能。钢的本质晶粒度说明钢的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
奥氏体(Austenite)也称为沃斯田铁或ɣ-Fe,是钢铁的一种显微组织,是C溶解在铁中形成的一种间隙固溶体,呈面心立方结构,无磁性。室温下,奥氏体有以下几种:1、稳定奥氏体通过添加大量扩大奥氏体区合金元素,
在奥氏体不锈钢中,有碳、铬、锰、硅、硫、磷、钼、氮、钛、铌、镍、铜、硼、铈、镧等元素组成.每种元素对奥氏体不锈钢的影响如下1.碳的影响:碳在奥氏体不锈钢中是强烈形成并稳定奥氏体且扩大奥氏体区的元素,碳形成
奥氏体不锈钢,是指在常温下具有奥氏体组织的不锈钢。钢中含Cr约18%、Ni 8%~10%、C约0.1%时,具有稳定的奥氏体组织。 奥氏体304不锈钢是一种很常见的不锈钢,业内也叫做18/8不锈钢。在此不锈钢的基础上增加Cr、N
过冷奥氏体转变图 (transformation diagram of super-cooled austenite)钢中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和转变量与温度、时间关系的综合动力学曲线图。它描绘出一个钢种加热形成奥氏体后,以不同冷却制度冷却下来的过程中
奥氏体耐热钢(austenitic heat-resisting steel) 基体为奥氏体组织的耐热钢。这类钢含有较多的镍、锰、氮等奥氏体形成元素,在600℃以上有较好的高温强度和组织稳定性,焊接性能良好,是在600~1200℃应用最广的一类
灰铸铁初生奥氏体结晶热力学亚共晶铸铁的最先析出相为奥氏体(称初生奥氏体)。图1示出初生奥氏体结晶的自由能变化。当温度过冷至液相线BC`以下,如T1温度,成分为X的亚共晶铁液中初生奥氏体开始结晶。此时熔液中的铁
奥氏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具有面心立方晶体结构,无磁性,不能通过热处理强化,只能采用冷加工强化手段提高强度。奥氏体不锈钢是不锈钢家族中最重要的一类,由于其耐蚀,良好的常温和低温塑韧性、易成型性和良好的可
奥氏体耐热钢 基体为奥氏体组织的耐热钢。这类钢含有较多的镍、锰、氮等奥氏体形成元素,在600℃以上有较好的高温强度和组织稳定性,焊接性能良好,是在600~1200℃应用最广的一类耐热钢。 i.低碳多在0.1%
奥氏体和莱氏体钢在以4Cr14Ni14W2Mo为代表的奥氏体+莱氏体钢中,Cr、Ni都是稳定奥氏体元素;W、Mo及Cr均属易形成碳化物的元素。因为这类钢有一次碳化物构成的莱氏体,又有二次碳化物和一次碳化物与奥氏体的组织造成
奥氏体(Austenite)是钢铁的一种层片状的显微组织,[1] 通常是Y-Fe中固溶少量碳的无磁性固溶体,也称为沃斯田铁或y-Fe。奥氏体的名称是来自英国的冶金学家罗伯茨·奥斯汀(William Chandler Roberts-Austen)。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材料匹配奥氏体不锈钢品种很多,使用的环境也很复杂,焊接结构在设计和制造时选择焊材十分重要。表1是常用奥氏体不锈钢的相应焊接材料。表1 常用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材料钢种使用状态焊材型号使用说明
确定过冷奥氏体各段时间平均冷却速度过冷奥氏体各段时间的平均冷却速度根据CCT曲线或C曲线图确定。从图中选择一条能得到最佳组织状态和硬度的冷却曲线作为控冷工艺的模拟工艺线,再根据运输机能控制的速度段数将冷却
白口铸铁初生奥氏体形态白口铸铁的初生奥氏体枝晶分成两种形态(见图1):①长条杆状枝晶(称Spiking组织)。这种枝晶方向性明显,呈平行排列如图2所示,这种结构的枝晶组成粗大奥氏体晶粒。②等轴枝晶。这种枝晶呈无方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奥氏体不锈钢是不锈钢中最重要的钢种。由于其在高温、极低温度(196℃)下均具有优良的塑韧性和冷热加工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因此大量用于石油、化工、宇航及核工程等重要焊接结构。奥氏体不锈钢焊接中
奥氏体型按主要化学组成分为铬不锈钢、铬镍不锈钢和铬锰氮不锈钢等;也可以以性能特点分成耐酸不锈钢和耐热不锈钢等;通常以金相组织进行分类。按金相组织分类为:铁素体(F)型不锈钢、马氏体(M)型不锈钢、奥氏体